盖用药先后,发表攻里,本自不同。阳明病,口燥欲漱水不咽者,必衄,黄芩芍药汤;漱水不咽,发狂,轻者犀角地黄汤,甚者抵渴者,里有热也。
倘脉浮,表证尚在,或带呕者,知邪未全入腑,尤在半表里间,尚用小柴胡和之。一用感冒伤寒药,先煎羌活一二沸,后入余药同煎。
凡中病即止,不得多服,多则反加别病矣。设或寸口无脉,鼻出冷气,与夫形如烟熏,摇头直视,环口黧黑,举体发黄,是皆真脏气绝也。
先厥而若始得病便厥者,是阳不足而阴胜也。 或本属阳,误投热药,或当汗不汗,当下不下,或汗下未解,皆能致此。
脐下有动气,曰奔豚。诸阳经络循于头,三阴则至项而还。
若发汗,若下之,病仍不解而烦躁者,茯苓四逆。伤寒则外恶寒而脉浮紧,伤暑则不恶寒而脉虚,此为异耳。